原创作者 | 可可
Hello大噶好,我是可可,极专业的选手下场写文章~最近我的咨询名额收得很紧啦,今年开始只服务长期咨询包的用户,所以大家有咨询寻求的尽量选择长期陪跑,愿我们长期彼此守护。:)
宝贝们!!五一快乐!!我的五一假期会一直工作,做料理写文章接咨询,所以大家想要找我的,欢迎给我发私信哈哈。
W和朋友们常说我非常松弛轻心,light-hearted,聊天相处时很少上纲上线,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。那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点吧。
1. 每天断舍离。
“轻”的反义词是重。情绪重,一点事情能引发出很大的(负面)情绪。
但很多时候这并不是我们自己处理情绪的能力很差,而是身边消耗我们情绪的人和事太多。
所以要对自己的能量场进行高密度保护,迅速识别出容易消耗他人能量的人,不留情面地断舍离。
哪些算呢?
爱抱怨、爱打压、爱PUA这些就不用说,还有一种也很致命,即——不把人的“不”当“不”。
TA提一个需求和想法,你说了不,对方依旧试图反复说服你。这在我的世界中,会被定义成“纠缠型人格”。我也会第一时间移除出我的亲密圈。可以做遥远的朋友,有机会也可以就事论事地合作,但绝不会是近友。
有一个常见的问题,如果把这些人都移除近友圈了,会不会就没有朋友了呀?
不会。你身边会剩下一群乐观积极、有边界感、愿意鼓励与指引他人的好友。而你和这群好友,会形成高能量的关系正循环。
断舍离是第一步。把乌烟瘴气的坏能量清完,好东西才能进来。
2. 日常对“复杂性”进行耐受度训练。
学做料理时,我最喜欢一上来就学最复杂的。比如一道菜的配菜都要花6小时,因为经历了极端复杂的训练后,才会感到其他东西很容易,才能“轻”下来。
昨晚一个好朋友跟我说,她在做一个好复杂的东西,流程和政府打交道很多,有十几个步骤。
然后说完问我:你觉得是不是挺累的?我发自内心地回答,嗯嗯,理解你的辛苦,是不容易的。她:如果是你,会觉得太繁琐复杂吗?我说,其实不会,因为我和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候,跟他一起经历过一个拉锯战,持续了一年多,对手方也是政府机构,牵扯的利益非常复杂。经历过那场后,就很难有流程化的东西让我觉得心累,来什么接什么就好。
我觉得我们在面对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的时候,一定要用心珍惜这个过程,它很可能是一个极好的耐受度训练。
正如举哑铃,一上来就训练到重的,只要掌握方法论、不紧不慢、不急不躁、胆大心细地好好练,未来再看到哑铃时,才会感觉是轻的。
再如阅读,经历过最晦涩繁琐的大部头阅读过程,读其他作品时才能觉得头脑轻松。
尤其在雄竞得世界里,该吃的苦,要扎扎实实、一步一脚印、不急不躁地吃下去,日后便都是轻。
3. 不上纲上线。
就事论事是非常好的人格品质,更是松弛轻松的关键。
比如,伴侣没有接到电话,沟通时一定要停留在“接电话”层面,可以问:怎么没接到电话呀,是不是在忙。
不要上升高度,“觉得你都不在乎我了,以前你接电话都是秒接。”
一旦上升高度,这个讨论就没完没了,因为会需要对方反复论证我依旧爱你。让人自证清白很折磨人,相处过程一下就变得重了。
再比如,职场中下属没有把一个事情处理好,沟通时要就事论事地说,“这个事情错过了ddl,我是失望的,因为我们当时沟通得很清楚,需要在今天早上提交。我能知道是为什么吗?发生了什么事情,让你没有做到呢?”
而不要上升高度,“你就是一个没有规则感的人,你经常XXXX,一点都不是好员工”。
这里依旧是,上升到人身攻击,你们原本就事论事的对话,会变得非常重,情绪也很重。且大概率无法帮助到结果。
轻心:发生什么事情,就根据这个点沟通当下的具体事件,不发散思维,不抽象总结,不上升高度。
4. 转念:性感死于话多。
举重若轻的沟通和禁语训练,在我心中特别重要。
见文章《性感死于话多:举重若轻如何练》。在我们绝大部分的沟通场景中,都只需要说大量思考后的结论、说最有意义的能产生价值的语言。
至于思考过程,留在心中就好。若被问起,则问什么答什么,不问便不答。
好啦宝贝们!今天内容就要水灵灵地结束了哈哈,你们五一假期都在干嘛呢?
唠叨一句,我今年开始接咨询名额已经缩得很紧,想要咨询陪护的宝贝抓紧预约今年的名额哈,这样我可以更有规划地安排工作么么哒。
发布于:浙江